Thursday, June 30, 2016

淺談科技的應用於社會服務-射頻識別RFID









射頻識別RFID

安老服務界中專為痴呆症患者而設的遊走檢知器,即是俗稱鞋針防遊走系統慢慢開始追不上時代。

回想起當年院舍介紹防遊走功能系統時,展示這個系統予我,我當刻感覺系統強勁,更以高科技的用品來稱呼這系統。

防遊走器操作大致如下:當有穿防遊走針鞋子的人經過探測器,蜂鳴器便會發出聲響,而職員得知有人遊走離開便可以及時阻止。

經過實制操作過後,卻發現這是一個沒大多用處的傻瓜系統,安裝後感覺就像受騙一樣。舉此一例:當安老院職員聽到蜂鳴器發出聲響,職員會即時觀看閉路電視,安排職員尋找走失的院友,當然需要確定誰人走失,故此亦需點算院友。用上大量人力物力,不知大家如何評論這個系統,但對於我來說這便是所謂的雞肋系統,不到位,幫了小忙,卻幫不上大忙。

現時市場上有三類產品,除了上述防遊走器,不外乎一些手錶/手帶式或RFID式的無線射頻裝置。第一類說了,第二類更不多說,痴呆症患者會把不屬於他的東西脫下,甚至掉進垃圾桶。反而第三類較為可取,這些年間變得聰明了,接上電腦系統,透過程式編寫,可記錄人名,時間等。

最近參觀一些倉存系統,把RFID 的應用升至另一層次。RFID 被應用於安老院舍中大有可為,反而不進取的設備,相信會被市場淘汰,

射頻識別(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縮寫:RFID)是一種無線通信技術,可以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並讀寫相關資料,而無需識別系統與特定目標之間建立機械或者光學接觸。

Tuesday, June 28, 2016

互聯網的可貴──一個「病人」的分享


者、政者、研很清互聯網的無比潛與重性。對於醫與社務,互聯網有助我、增加工效率如集中處理個、網上進行公共衛。對於研作,互聯網給予我大量的資訊,便利我翻查文、尋找最新的科研知。然而,對於病人、服使用者呢今日跟大家分享筆者作病人的一段故事。

話說筆者也是一位先天病患者乃公共醫之常客。因病之特見,筆者小時就曾有一段頗長的時「效不明」之治療,也曾多次試藥卻屢試無果。就讀中學期間,有一次主診醫生從海外會回來後我一試 Ephedrine卒之這就成了我長服用的藥物。大家可不知道,這隻藥副作用大只有我一個用但這隻藥使我的體能提頗多故我一依賴著它。它自此支著我的日常活動,爾來八、九年矣至,我亦因成了醫一份醫學論文之報告對。我長服用頗高劑量之Ephedrine我的主診醫終究轉了不再是兒科病人),藥物也一直照服覆診亦只循例的。直至今年醫生、藥房突藥廠停產Ephedrine若從其國家入口此藥會有入境問題,須待衛審批文件未能趕及供應Ephedrine給我。因此,醫生就給了我幾個試藥方案試一隻小時試過但當時似無效的藥。因制度的問而被迫轉藥而給我考的時亦不多──因僅餘的舊藥快到期了。這時候,我不得不感謝現今互聯網之發達便利我再次翻查相疾病和藥物的文獻,我發Ephedrine是最多臨床證和文的藥物而在幾的情之下Salbutamol替代藥物。於是我決定,醫生給出的藥物是有文即跟我找到的一致的話),否則我不胡亂試其藥──因小時試藥通常也有頗大的反效。結果,入院試藥當日醫生給出的其中一個方案果真是VentolinSalbutamol。卒之Salbutamol成了我的新藥它藥效似較不明顯,但副作用相對較輕藥廠供應較穩定。

筆者相信,隨著市民教水平愈益提高、互聯網愈來愈普及,很多病人會上網找健。我也深深受惠於互聯網之便利。當然,並非所有人都會鑽進醫學文裡找資坊間的健網頁的知、有否定時更新就是一個大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