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跟大家介紹過PTSD Coach這款app在臨床應用上的一些效果。事實上,坊間愈來愈多跟情緒、精神健康有關的智能手機apps,任君選擇。透過apps來改善服務、增加服務可達度,似乎也是大勢所趨。
有見及此,Donker et al.
(2013)就針對2008年至2013年間關於精神健康apps之功效的文獻,進行一個全面的系統性回顧。儘管找到很多相關的研究報告,但只有8份報告符合該回顧的標準門檻。譬如,如果報告所描述的app不能從app stores下載、沒有提供介入或不是以精神健康疾病或症狀來作功效評估,都不符合該回顧的門檻。8個選中的研究中,4個臨床試驗針對抑鬱症,3個針對壓力,另外一個針對邊緣人格障礙(BPD)和物質濫用。部分研究以RCT來評估介入成效,另外也有研究以pretest-posttest來評估介入成效。
是次系統性回顧發現,這些app可顯著減少抑鬱、壓力、物質濫用等精神健康問題。不過,Donker et al.
(2013)指出,部分報告的研究方法參差,譬如一些資料有所欠缺,或沒有用blinded outcome assessors等,沒有一個報告完全符合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
tool for assessing risk of bias的六項質量標準。
Donker et al.
(2013)認為,精神健康apps可望成為有效的介入工具,而且能大大增加治療服務的可達度,但很多現存精神健康apps的功效都未有科學證據所支持,因此將來的研究有必要發展和測試出更多實證為本的精神健康apps,並探討其長遠成效。
Reference
Donker, T., Petrie, K., Proudfoot,
J., Clarke, J., Birch, M.-R., & Christensen, H. (2013). Smartphones for
smarter delivery of mental health programs: a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 15(11),
e247.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