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26, 2016

Globalization,Localization,還是Glocalization?

香港是一個國際城市,香港人每天都接觸不同的訊息。我們都能預測得到明天恆生指數的升跌,只要我們看看當晚互聯網的美股走勢,我們大都能預測得到翌日恆指升跌。香港的經濟活動,已是十足的全球化。


在消費品上,不難發現超市的商品、IKEA售賣的傢俱、運動店的衣履鞋襪都是產自全球各地。全球很多國家的人民所穿的衣服裝束其實也沒有兩樣,例如美國、中國、香港、甚或是非洲國家的青少年,原來許多都穿美國品牌Nike的運動鞋。但翻一翻鞋舌,又會發現美國品牌的生產地卻是中國或低廉勞動力的第三世界國家,如印度、越南、印尼、柬埔寨等等。

我們家中的電腦,拆件細看,也是「聯合國」產品,例如馬來西亞Harddisk、中國Display Card、台灣Monitor、美國CPU等等。

文化上,全球化現象都是向强國傾斜。少男少女穿的是歐美品牌,吃的是McDonalds、KFC、喝的是Starbucks咖啡。第三世界或經濟弱國,縱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卻從不是主流文化氣候。中國熱好像有點兒吹向歐美,同時不過說明中國的國力增强了。

政治上,歐美文化一面倒傾銷至全世界,全球一體化的文化主流是歐美文化,標誌着歐美價值觀的鞏固。

我們得認同自己的文化價值,但全球化和本土化的爭論卻又無日無之。由於互聯網的發展與交通的便捷,全球化(歐美價值)的思想容易傳播的同時,反全球化的弱勢社羣也同時以全球化的方式宣傳自己的觀點;透過互聯網、網站發表自己文化價值,便捷的交通也方便組織者到歐美國家抗議全球化。全球化與本土化之間相互緊扣,很糢糊,也很清晰,Globalization,Localization,還是Glocalization?

圖片來源:
Wikimedia, Kosher McDonalds restaurant in Ashqelon, Israe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mericanization#/media/File:Kosher_McDonalds.JPGCC BY-SA 3.0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